台湾教师即将离开,孩子们用传统茶道向老师敬茶,感谢师恩。 陈静 摄
记者 陈静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怎样融入课堂?如何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走上舞台、走向世界?上海宋庆龄学校(简称“宋校”)邀请台湾的老师们共同探索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中华传统文化,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浸润孩子们的生活。
亲手造一张纸,触摸传统文化的肌理;亲手染一块布,体验传统文化的质感;……在一年的时间里,孩子们跟着台湾老师和宋校老师,用自己的双手、双眼、双耳,甚至呼吸,去感受、体悟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国智慧和精神。
宋庆龄学校中国部小学校长汤慧慧表示:“两岸的教师传递给孩子的是‘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更是中华民族仁爱、尚礼、志学、颂雅的优良品质。”
台湾教师用讲座形式带着孩子们《走进台湾》。 陈静 摄
在学校特别为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而设立的工坊里,记者看到了师生们一年来的杰作:粗糙的手工纸、云彩一般的染布、充满想象的书画习作……三年级的郭容言说到传统文化课的体验,脸上立时绽放笑容。她说,来自台湾的宽宽老师让我们脱了鞋子,光脚踩在上海老布上,去感受老布的纹路,还用老布和大家做游戏。五年级的赵欣怡则表示,在传统文化课上,我不仅了解了很多,还学会了静心。
在台湾道禾实验学校老师们即将离开申城之际,他们又带给孩子们一场特别的讲座——《走进台湾》。孩子们也用闽南语演唱的台湾民谣《天黑黑》和传统的茶道回应着。举手投足间,孩子们流露出的是中国人传统的“知书达礼”、“温文尔雅”。
宋校教师向记者展示孩子们造出的纸头。 陈静 摄
来自台湾的林政立老师,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林师傅”。林师傅说,在台湾,学校常常与传统文化工坊合作开展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在林师傅看来,在上海,传统文化其实就在孩子们的身边,浸润于家庭之中,只是被快节奏生活淹没。他们的到来只是将传统文化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宋庆龄学校中国部小学老师黄文婷感慨道:“当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实到动手做之后,孩子们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技艺了,而是打通了多学科的学习。她举例说,比如扎染,就会涉及数学问题,一块布怎么折才能出现想要的图形,折几次能出来多少个几何图案又是倍率的问题;调配染料需要称重,染的过程又有化学反应,这些都会激发孩子们去主动学习。”
在台湾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染出了彩云般的色彩。 陈静 摄
参与传统文化教育项目的宋庆龄学校中国部小学信息科学老师陈伟还告诉记者,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是立体的、浸润式的。他说:“为了完成作品,孩子们还学会了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会了团队合作,组成合作小组,有了初步的项目化管理的意识。”
据汤慧慧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基于多年累积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初步建立了传统文化课程的框架和模块。学校通过“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传统文化走进生活”“传统文化站上大舞台”“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四个维度,对孩子们进行系统地、科学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还从二十四节气入手,整合了“节气与山水”“节气与韵律”“节气与工艺”“节气与健康”四大主题和模块,并开展相关课程建设研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科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孩子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贴合。
宋庆龄曾说:“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上海宋庆龄学校校长封莉蓉对记者表示:“两岸教育者的分享与合作,正是将热爱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和最宝贵的大爱精神播撒在孩子心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生长,成为庇佑两岸福祉的参天大树。”(完)